县(市)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县(市)区在线
象山:当潮娃遇上“非遗”
浏览次数:3238  作者:象山团县委  发布时间:2019/9/17 10:17:24

     2019 年9 月15日,海韵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与了中国民协组织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与合浦中学的哥哥姐姐一同承办了象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拓”的展示。得到了老师们和参观者们的一致好评,纷纷记录孩子们的巧手。孩子们化身一个个小小“非遗”传承人,把独特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首要要考虑的是其教育适宜性。我们不但要学习这项技艺,还要了解“非遗”背后动人的故事,“非遗”产生于本土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寄予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鱼拓”是起源于宋代,古人没有手机、相机等留影的科技产品,渔人逮到一条稀有的鱼种或者特别大的鱼,想记录它的图像,与其他人交流比较,就采用传统的拓印手法。

    “非遗”是一种活态文化,孩子们在操作中探索,在游戏中体验,面对面地感知“非遗”的“有趣”、“好玩”,爱上“非遗”,接着便是要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让身边的人也能闻到“非遗”的芳香。保护传统手工艺并不代表我们要固守旧有的继承与传播方式,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保留“非遗”核心价值的同时,结合孩子们独特、年轻的表现方式,借助更多的渠道例如利用“互联网+”的形式,让孩子们有广阔的平台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来宣传“非遗”活动,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更多人对了解“非遗”,爱上孩子们的作品,欣赏家乡的文化,为“非遗”在当代的传承打下基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描写童年经验的重要性,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要让“非遗”持续滋养润泽幼儿的心灵,我们做的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非遗”入园是系统工程,需要园所与社会、家庭携起手来,实现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才能促成具有实效性又长效的“非遗入园行动”。“求木之长者,必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天我们将“非遗”带入孩子们的生活,希望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从而增进他们的文化情感、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相信这个时代不会是“非遗”的穷途末路,而是柳暗花明。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