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
余姚大隐镇团委(2008年10月20日)
浏览次数:1324966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09/5/27 16:43:4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劳务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虽然有力地促使“三农问题”的解决,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报告中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超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大隐镇情况来看,因地处半山区,企业数量少、就业机会小,不少群众外出务工的现象也很大程度上存在,由此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也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大隐镇有留守儿童约90人,其中男孩55人,女孩35人,年龄大都在13岁至16岁之间,分布在各个行政村。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镇内的这些留守儿童问题比较明显,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使他们有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的感觉,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
为了真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与身心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供依据,笔者以本镇区域内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掌握了一些情况。现将问卷情况统计后作些问题分析:
○目前,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A父亲 20.65 % B母亲 64.13 % C(外)祖父母60.13 %
D亲戚 31.58% E自己住2.17% F 其他人1.32 % 。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人普遍发生了转移:一是由父辈向祖辈转移,形成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是教,要么是溺爱、娇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较严重地影响了儿童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二是监护责任向亲戚或同辈转移,形成委托监护。不管是委托亲戚还是其他个人,这些临时监护人都会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总之,“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出现性格孤僻和无助、自卑、封闭、逆反的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
○和他们在一起,平时是否有矛盾?
A 经常有7.24% B 偶尔有 38.82%
C 几乎没有 20.39 % D没有33.55 %
○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样做?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75.66 %
B 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13.82%
C无所谓,听完就算 4.61%
D 当面顶撞,对着干1.97 %
○有矛盾时,你样处理?
A 吵架7.24% B闷不吭声 66.45%
C 向父母诉苦 11.18% D采取某种行为发泄13.16%
○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A求助老师 7.24% B求助同学 20.39%
C求助亲戚19.08% D自己解决 47.34%
○你宣泄烦恼的途径是什么?
A 写日记 29.61% B 和同学或朋友说38.16%
C吵架 9.21% D 其他29.61%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学生与老师、家长的心理隔阂非常使人吃惊,他们对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对家人的代沟较宽。因此,他们碰到困难、产生烦恼、喜欢采取自己解决的方式,有的甚至用吵架或打架的极端行为来处理,而不愿找老师帮助,不愿找家长诉苦。
○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
A 很多15.87% B一般34.35%
C 很少27.61% D没有22.17%
○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A很关心49.35% B很少关心39.57% C不关心11.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如今的社会秩序及社会风气日渐复杂,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而且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更有甚者,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别人有困难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A主动帮助43.91% B 别人叫我帮忙再帮忙52.83% C不关自己的事3.26%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留守学生总体上是能主动地帮助别人的,但是这些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缺少来自社会的关爱,久而久之,他们也会逐渐缺乏关爱别人的冲动,对他人也显得冷漠。
○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成绩有什么变化?
A成绩提高20.65% B 成绩下降35.35%
C 没什么变化44%
○你认为影响自己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缺少父母照顾30.92% B自己不够聪明26.32%
C老师同学不关心5.26% D其他37.5%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缺失,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了解的情况,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二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三是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四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五是价值观发生偏移,六是人格发展出现障碍,七是产生亲子隔阂,八是增加祖辈负担。综合调研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者素质不高,教育意识不强,责任心淡薄
从直接监护人来看。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当然,面对生活的压力,这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但无论怎样,它都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将孩子的监护权转移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而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从临时监护人来看。现实中,留守儿童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极大落差,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从学校教师来看。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当前各中小学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下,“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选择了逃学、旷课。而有些又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技巧,根本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误区。再加上老师的工作任务重,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又多,客观上也不可能关心到所有的学生留守儿童。另外,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这也是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目前虽然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但事实上依然存在。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很难有时间回来看望子女。他们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幻不定,又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暴躁、古怪。临时监护人与孩子间缺乏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学同时,校及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没有给于必要的倾斜,使他们和其他同龄人相比,爱就少了一点,使其产生孤僻、内向、不愿交往、不善交流的倾向。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合理的疏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心理异常发生率就高。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调查发现,这三个教育主体间交流甚少。调查结果显示45%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从未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不知道孩子的老师姓什么,也从不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等等。
(三)缺乏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
从政府方面来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层组织如教育局、妇联、村组织等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还极为不到位甚至是缺位。调查发现,在农村,基层组织还未认真关注这一现象,或者说根本不将其视为一个问题。从学校方面来讲。由于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会在今后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有效、及时的解决。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上来,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的支持留守儿童工作,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思想共识。二是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地都要尽快按中央的要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机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承担具体工作,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团委协调、全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三是科学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循序渐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四是认真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切实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做得深入扎实。
(二)着力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核心问题。留守儿童能够正常上学、成绩不下降,是农民工最为关心的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教育是关键。一是从政策上保障农民工随住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方面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的原则,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也应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要完全免收各种教育费用。二是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及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学校走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特别要对接收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财政倾斜。另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贫义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三是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分批组织农村教师进修培训;要建立健全对农村教师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农村教师给予鼓励和表彰,通过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和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确保农村学校老师队伍的充足稳定。四是切实推进农村科学家庭教育工作。要不断巩固发展农村中小学家长学校,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示范经验,大力建设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认真组织编写适合农村家长及监护人的学习教材,并组织专家开展指导与培训服务。
(三)全面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保障安全是根本。一是推进农村平安建设。要针对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农村突出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协调发展;要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为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对农村的派出机构要建立留守儿童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及时摸清辖区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做好个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管护工作。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教育。编写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宣传手册,并免费印发给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等。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对沾染恶习的留守儿童,重点加强法制教育,防止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对留守儿童生活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医护室;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要负起责任,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监护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托管。
(四)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举措。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保障和监护网络。一是建立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与农村留守儿童在外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组织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积极建立一整套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二是要为农村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要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相关知识和水平。三是对问题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防止问题留守儿童外出流浪。对已经外出流浪的儿童,要给予及时救助,并在查清其家庭情况后,联系其监护人,将其护送返乡。要帮助监护人及其父母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及监护人对其子女全方位的监护;要引导留守儿童父母转变观念,尽量保持其家庭的完整性。村(居)委会应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解决一些看病、上学、安全、抚育儿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设立爱心电话厅,使留守儿童能够便捷地与其父母沟通。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帮助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四是改善农村公益保障条件。对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应建立青少年或儿童活动中心,开展“替代家长”、“留守一帮一”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五)科学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把留守儿童教育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情趣向上的人,是解决留守儿童工作应有之义。一是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有关部门要组织心理教育专家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校要开发有关校本课程,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农村中小学要指定心理辅导员,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要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三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注重素质教育,注重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
(六)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成熟有效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方法。一是将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纳入相关的法律保障。在新的立法过程中,要将留守儿童的合法利益纳入其中。已有的法规,应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改革。应在国家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目标、原则和政策框架下,逐步地、有条件地、分类解决户籍管理问题。要积极推进配套政策改革,逐步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功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从政策上保障农民工随住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正常财政预算支出范围,确保相关工作的资金投入。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