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研究
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浏览次数:1314209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3/2/19 15:44:18
  
慈溪市浒山街道团工委
(此文获2012年度宁波市共青团调研奖三等奖)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当务之急,尤其是我市正处于“十二五”的重要时期,将会面临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公民社会兴起成长、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社会矛盾深化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作为群众团体的共青团组织,在这一特殊形势背景下,如何服务党政大局,围绕建设“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奉献青春力量,将是一道全新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浒山街道共青团组织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到建设“品质之城、幸福家园”的大潮中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因此,共青团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将是参与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而目前,共青团提供公共服务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志愿服务。所以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将是街道团工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近年来我街道志愿者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街道已拥有社区(村)志愿者服务站26个,志愿服务队232支,注册志愿者2535人,从事志愿服务的群众6423人。近年,我街道志愿者工作以“六个坚持”,成功树立了专业化人才服务模式、社会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志愿巡逻队服务模式、围合式小区管理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生态环保服务模式、少先队志愿共建服务模式、环境整治服务模式等多个品牌项目,有力推动街道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二、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浒山街道的社区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了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扮演着“添加剂”和“润滑剂”的角色,成为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志愿服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参与面不广。目前对于志愿活动的认识不够,市民对志愿服务了解程度并不高,对有关概念、价值、特征等知识缺乏认识和理解。较之于志愿服务发达国家,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尚未融入市民生活,市民参与度低,社区志愿服务人员结构呈现单极化特征,主要以社区中的离退休老人为主,在职人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比例较低。此种状况限制了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使其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大量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满足必须充分发挥志愿组织的力量,其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规范、管理缺位现象明显,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运作机制不畅,甚至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如青年志愿者由团委负责,巾帼志愿者由妇联负责,党员志愿者由组织部门负责,城管志愿者由城管负责,另外还有老龄委、残联等群众团体管理的各类社区志愿组织,他们在调节、使用、规范、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往往难以协调步调、资源共享。
   (三)社区志愿者管理欠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虽然我街道社区志愿服务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社区志愿服务的“流失率”也有所上升。究其原因,与社区志愿组织管理不到位,缺乏对志愿者必要培训、指导、评估和激励机制密不可分。志愿服务虽源于奉献、爱心,不讲回报,但志愿者大多依然期望得到社会认可,获得精神上的“价值感”,社区志愿组织如何探索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志愿者的持续参与热情,将是志愿工作常规化、持续化的有效保障。
   (四)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制度保障,资金面临发展瓶颈。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制度和资金保证,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成员的招聘、培训、流动、退出程序随意性较大,管理体制缺乏统一性政府督导体制力度不够。二是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突出表现在社区志愿者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社区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出现明显的不对等性。三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资金不足,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基本社会保障等不得不流于形式,志愿服务成为短期行为。
   三、志愿者事业发展的建议
   由上可见,优秀的志愿服务也需要以组织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依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街道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大力度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一)立足“专业化”发展,构建志愿服务综合体系。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积极鼓励那些有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的居民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动员学校、医院等基层站所及企业单位中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充实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以不断增加志愿者储备,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专业志愿者力量,打造志愿者服务平台,全面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打造“品牌化”活动,凸显志愿服务精神特色。紧紧围绕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坚持志愿者活动项目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针对、城市、企业、学校等不同行业,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活动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内容由“全面化”向“品牌化”转变。
   (三)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志愿服务源头活水。志愿服务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愿无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公益行为,需要常态化机制来保障持续动力、激发无限活力。只有立足于建立参与广泛、活动经常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志愿者组织规范化、服务专业化和机制科学化等长效机制的建设,才能实现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
   (四)通过“财政化”手段,保障志愿服务资金来源。政府扶持是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主要方式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有效的形式和合法的筹资渠道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府预算,建立以政府购买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确立财政资金对发展志愿服务的主渠道地位。二是对提供非盈利性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尽早出台相应的运营管理、权益保障等文件政策。
   (五)加强“舆论化”引导,加强志愿服务认知程度。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认知、认同程度还不高,加强舆论引导是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大关键。一是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形成全社会认识、理解、接纳、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把加强教育培训作为当前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要面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公务人员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提高他们对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
   (六)推动“社会化”建设,形成志愿服务浓厚氛围。一是定准角色。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机构相对独立于行政体系,自主决策、独立运作、自我发展并接受政府依法监管的角色定位。二是加大扶持。政府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鼓励更多社会自组织尝试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从中挑选有实力、有素质保证的公益组织加以组织引导,培育更多合法运作、制度完善的志愿服务社会自组织,在全市范围内产生规模效应。
   (七)建设“专职化”阵地,推动志愿服务顺利运行。我市对志愿者管理工作规划、督办、投入力度仍有欠缺,唯一的工作机构仅是挂靠团市委成立的慈溪市志愿者协会,固定办公场所和专职工作人员较少,非常不便于全市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志愿者管理独立工作机构。面对全市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建议增设独立的工作机构来开展日常志愿者管理工作,定编定制,分配固定工作场所,增加专职工作人员。二是要将兴建志愿者活动中心统一纳入市区公共建设配套规划,加快打造集工作、活动、交流为一体的志愿者活动阵地。三是要整合现有的社区文化站、多功能室、球场等场所资源,调整用途和开放时间,用于凝聚志愿者,开展互动娱乐等服务。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