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研究
象山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浏览次数:1314324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3/2/19 15:49:05
  
象山县团委  俞欢欢

(此文获2012年度宁波市共青团调研奖二等奖)

 
    一、“大团委”工作的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类别由相对简单逐步走向多样化、复杂化,农村青年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产业流动日益加剧,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以更好地凝聚农村青年,共青团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建带动、集中换届、组织格局创新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整体薄弱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为了改变现状进而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团中央于今年十月提出把乡镇团委建成实体化“大团委”的工作目标,这对于在新时期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县统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象山16至35周岁青年约14.46万,工作、生活在乡镇和村的青年7.66万,占53%;象山14至28周岁青年约12.77万,工作生活在乡镇和村的青年约6.64万,占52%。从以上数据可得出农村青年在象山青年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高,如何找准团建方式,从而把他们凝聚在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内,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团中央部署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以下简称“大团委”工作),既是夯实团基层基础的有效载体,也是符合象山团工作实际的有力举措,落实并创新“大团委”工作是团县委现阶段团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二、“大团委”工作的探索
    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象山团县委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分析聚集方式,摸索建团模式,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创新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有效推动农村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截止目前,象山县15个乡镇新增直属团组织445家,基本完成“大团委”组织框架的搭建。
    (一)分析农村青年的聚集方式
    1、象山农村青年的类别分布。经过前期调研分析得出,象山农村青年主要分布在乡镇和村,而这些农村青年主要是职业青年和青少年学生两个群体。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职业青年中,在当地企业务工占46.7%,外出务工经商占33.3%,当地从事农业占13.3%(详见图1)。根据另一个数据显示,在象的农村职业青年中,外来青年的比例占到了32.6%。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得出,象山农村职业青年主要分为企业青年、流动青年(包括外出青年和外来青年)及务农青年。
    
    
    
    
    


              图1 象山农村青年职业分布
    2、象山农村青年的聚集共性。一是镇区聚集比例高。根据调查显示,象山农村职业青年中除了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在镇区工作的占63.2%,在村务农占19.2%,在村务农且在镇区兼职的占17.6%(详见图2)。这表明,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聚集的达80.8%。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多数农村青年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空间聚集,与镇的关系更紧密。二是功能聚集方式为主。经过进一步调研得出,象山大部分乡镇的镇区主要通过功能聚集的方式聚集农村职业青年,其聚集载体主要有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图2 象山农村职业青年(除外出青年)区域分布
    3、象山农村青年的聚集差异。象山县域范围内的15个乡镇可被分为三种类型:农村型乡镇、工业型乡镇和城镇型乡镇。因此青年聚集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型乡镇的聚集载体以涉农组织为主,工业型乡镇的聚集载体以非公企业为主,而城镇型乡镇的聚集载体则呈现出多样化,比如商业街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等。
    (二)找准农村青年的建团模式
    根据象山农村青年的分布聚集特点以及“双网互动”的相关要求,我们锁定农村的建团重点区域在镇区,形成“3+6+n”的建团模式,“3”即为三种类型乡镇(农村型乡镇、工业型乡镇和城镇型乡镇);“6” 即为六种共性建团途径(依托非公企业、涉农组织、驻外组织、区域组织、社会组织以及系统组织六大聚集载体);“n” 即为个性建团途径。团县委层面重点抓好指导工作,设计六种共性建团途径,为基层“大团委”工作的推动指明方向。各类乡镇在明确共性建团途径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个性建团途径,实现对农村青年的准确覆盖。
    1、挖掘“非公企业”建团潜力。在原有非公企业团组织增量的基础上,继续挖掘企业建团潜力。采用单独、挂靠、联合等多种方式,着力推动非公企业团建向“小服务、小商贸、小加工”等规模较小的非公企业延伸,同时探索协会建团、商会建团、汽车销售行业建团等新领域建团模式。截止目前,在梳理原有团组织的基础上,今年共新增非公企业直属团组织158家。
    2、推广“涉农组织”团建方式。以“围绕产业抓团建,抓好团建促产业”为工作思路,依托团县委-乡镇团委-村团支部三级组织网络,从而建立县青企协-创业协会-创业青年(合作社)三级服务模式,吸收并凝聚合作社的农村青年及毕业返乡从事农业大学生。同时,依托农村青年合作社中转站功能,发挥产业带动优势,提供见习岗位,提高创业青年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吸纳一部分优秀青年、优秀项目,壮大农村青年合作社的实力。截止目前,在梳理原有团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单建、共建、联建等模式,共建有农村合作社团组织21家。
    3、创新“驻外组织”团建工作。不断加大对流动团员的排摸力度,构建组织框架、找准服务定位、健全工作机制。一方面通过建立外来流动团工委,探索工种、楼群、户籍等联合建团的混合共建模式;另一方面借助建筑行业等主管部门的牵动力,建立跨省市区行业建团模式。目前,全县乡镇团委新增外来流动团组织5家,行业团组织8家,进一步实现了对流动青年的有效覆盖。
    4、实现“区域团建”无缝覆盖。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网格划分,科学梳理各乡镇的团工作片区,结合组织格局架构创新,在充分动员区域范围内相关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农村的“片区”共建组织。截止目前,新增各类片区直属团组织165家。
    5、探索“社会组织”建团方法。在大学生村官组织、兴趣爱好小组、青年自组织等各类分散性、独立性乡镇社会组织中,按照联合共建、动态覆盖的原则,建立乡镇直属团组织。截止目前,新增各类社会组织直属团组织25家。
    6、加大“系统组织”建团力度。在邮储、农信社、电力、工商、税务、派出所等垂直管理的系统单位中建立团组织,按照强团带动的模式,派生建立团组织,实现区域内系统式建团。目前,新增该类直属团组织73家。
    (三)完善“大团委”工作的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团委”工作,在加大团建覆盖力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三大工作保障机制。
    1、依托党建带团建机制。团县委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将“大团委”工作专题向县委分管领导汇报,明确工作目标、推进举措和保障措施。确立乡镇团委是执行主体,要求集中组织格局创新后乡镇团委专兼职团干部的力量,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团委积极向乡镇党委、政府专题汇报 “大团委”工作,就本乡镇开展此项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形成县乡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优化完善保障机制。加强领导保障,成立由团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目前,象山县各乡镇团委已实现2万元年度工作经费单独列支。争取阵地保障,一方面用足用好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各类团属阵地;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各共建单位内部的阵地资源,面向区域范围内团员青年相互开放。
    3、强化督导激励机制。建立分片联系督导制度,团县委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分片联系督导乡镇,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加强对工作的督导检查。团县委制定专项奖励办法,奖励推进力度大、成效好的乡镇团委。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团干的协管力度,对工作落后的乡镇团委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结合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指导完善乡镇团委班子工作制度建设,深化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发挥基层团干部的作用。
    三、“大团委”工作的思考
    在前阶段“大团委”工作的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基础不够牢固。我们虽然已经基本完成直属团组织的新增任务,初步搭建好实体化“大团委”的组织架构,但是各乡镇团委与新增直属团组织之间的紧密性还不够,组织架构还不够夯实,并没有真正达到有效覆盖。二是队伍建设不够强大。“大团委”工作的落实主体是乡镇团委,因此组织格局创新后搭建的团委班子是执行这项工作的主要骨干力量。虽然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现了各乡镇团委班子力量的夯实,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部分班子成员工作精力不能完全到位,新增直属团组织负责人素质层次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团委”工作的成效。三是活团载体不够丰富。团建工作的关键要落实到“活团”上,直属团组织建立后,大多数乡镇团委也开展了一些活动项目,但载体的新颖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影响和引导农村青年。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应该从夯实组织建设、打造活力团队、创新活动项目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大团委”工作,真正实现农村团建的有质量发展。
    (一)夯实组织建设,实现有质量的覆盖
     “大团委”工作能否出成效,能否实现有质量的覆盖,组织体系搭得是否牢固是基础,而夯实组织体系的关键是实现组织间的“有效互动”。
    一方面要实现“网上”空间的有效互动。大多数团员青年“工作离不开电脑、生活离不开网络”,而农村青年与互联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互联网是青年聚集的重要虚拟载体。团县委积极建设“象山青年网络联盟”,各乡镇团委要全面梳理和完善QQ群体系,开通官方微博,定期发布或转播青年信息、时尚资讯,举办青年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在网上实现对农村青年的双重覆盖。
    另一方面要实现“网下”空间的有效互动。在初步搭建好“大团委”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各乡镇团委要建立工作互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增直属团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一是建立联系人负责制,乡镇团委班子成员负责指导其所联络的直属团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并组织引导其参与到整体乡镇团工作中;二是建立月度工作座谈制,通过召开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工作座谈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工作困难,有针对性地为各直属团组织释疑解惑;三是建立季度工作评比制,按季度开展工作评比活动,各乡镇团委立足区域实际,制定本地直属团组织季度工作评比方案,推动团组织的规范化和品牌化建设。
    (二)打造活力团队,实现有质量的提升
    通过素质提升培训、考核机制完善、建功平台搭建,进一步完善乡镇团委班子—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农村青年的三级队伍建设,从而实现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大团委”工作的全面铺开打好基础。
    一是素质提升培训。建立“四微立体”团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即微团课、微讲堂、微沙龙、微社团,专题学习实践“大团委”工作、“双网互动”、创业创新(SYB)、“两区建设”等团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课程,鼓励团干部大胆创新、发散思维。
    二是考核机制完善。把考评激励贯穿于团干部任职的全过程,建立包括“任期承诺制”、“工作分工责任制”等在内的一套科学完整的考核激励体系,最大程度调动团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
    三是建功平台搭建。举办“青春绽放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发挥青年在农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助力新农村建设;举办“共青团与人大政协面对面”活动,邀请基层团干部、农村青年积极建言献策,为“十二五”发展多出“金点子”;开展“十佳基层团干部”评选活动,树立青年学习榜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创新活动项目,实现有质量的服务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农村青年的有效引导,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团委”组织覆盖面广的优势,结合农村青年在致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创新活动项目,实现有质量的服务。
    1、加大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力度。进一步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实体化建设探索,着力建设一个集培训、实践、致富一体化的窗口综合服务实体;继续加强与农信联社的合作,拓展与农业银行合作小额贷款事宜,争取农村青年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协助解决资金问题;加强创业平台建设,积极破解要素保障难题,扎实推进见习基地、创业融资、导师帮扶、项目培育等工作,逐步完善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2、加大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护力度。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优化农村青少年成长环境;强化宣传教育、搭建维权平台、健全维权机制,用好新媒体,推进各乡镇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着力构建立体化青少年权益保护网络。
    3、加大青年文化需求满足力度。不断丰富农村青年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开展群众性青年文化活动,做深做透青年时尚文化节、非公企业文化节和乡村青年文化节,打造一批具有强烈吸引力、广泛影响力、持久生命力的农村青年文化活动品牌。培养青年文化骨干,培育青年文艺社团,挖掘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青年文化人才,打造高素质的青年文化人才队伍。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