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研究
浅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少年影响
浏览次数:1314836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3/2/19 15:22:26
  
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委 叶红仙
(此文获2012年度宁波市共青团调研奖三等奖)

 


   【摘要】: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任何一个阶段,青少年流行文化背后总有特定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在当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背后,我们总能找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子。作为当代西方文化的主导因素,后现代主义总是与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性、散漫性、反叛、倒错、变形、反创造、分解、消解中心、移置、差异、分裂、消解定义、非神话化、零散性、反正统化、反讽、断裂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当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中,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内涵、特征入手,分析青少年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原因,进而探析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后就其消极影响提出对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青少年 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一股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呈现扩大趋势,已然成为影响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
   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一)定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随后在我国逐渐形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现代社会主流的科学认识观的怀疑, 特别是对长期主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和原则的一种批判。国内外的学者多从与现代主义相比较中获得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如解构性、多元性、反主体性、反理性、反权威、大众化等。可以说它是在世界进入全面开放时代信息量剧增、知识爆炸、文化多元化等因素驱动下而产生的人类认知观念的再反思。后现代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和超越。
   (二)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和思维模式来观察现实世界,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消解, 对理性至上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 对科学主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解构。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内容不同于我们一贯提出和倡导的“完人”教育, 他们反对传统的“完人”教育模式,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 培养“完人”的教育目的观是难以实现的。后现代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目的观。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 引导受教育者理解他人对其选择的差异性所可能提供的各种良好理由, 并学会接受事物发展的差异性, 培养具有社会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识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 敢于向它们挑战。并能自觉地“把重点转移到超个人的人类价值和日益清畅的人类情谊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后现代主义主张必须在认知教育中根除人类中心论,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后现代思想家认为相互合作的人类整体比个人主义更重要, 提倡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和整体的结构与功能协调统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后现代主义重申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主张多元文化教育, 尤其需要关注一些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后现代主义还通过对西方传统认知基础的消解, 强调应培养人的自我创造精神。
   (三)特征
   后现代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法国、美国兴起,80年代风靡西方并向传入中国,成为当今我国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反对权威主义。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整个社会的权力话语和精英话语加以批判和质疑。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义不是被决定的,而是生成的。任何讲话的意识和权威性话语都会压抑思维的延伸。因此,后现代主义坚持打破一元论的权力话语霸权,由一元向多元扩展,主要改变话语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
   2.拒斥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理性一方面摧毁了宗教神学乃至封建社会的一切,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享受和福祉,另一方面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使自然、人性面临着巨大挑战。后现代主义者力图对理性进行批判和重构,通过非理性的道路纠正理性主义的片面、偏执,从而确立全面人性的目标。后现代主义者拒绝被现代理性所重视的一切,例如规则、权威、真理、秩序、合法性、简单性等,却把现代性所漠视的非理性因素提高到重要地位,他们认为非理性就是人性,尊重人性就必须肯定人的非理性存在。
   3.消解主体性。后现代主义认为,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进程在印证着由主体创造的神话的同时,现代主体性的无限度膨胀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正逐渐诱导着人类走向自毁家园之路。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反思和批判,颠覆了现代主体性观念。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指出:人只是自然的托管人、守护者,而不是自然的主人或主宰者,从而赋予了人与自然关系浓厚的生态意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个体并非生来就是一个具有各种属性的自足的实体,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与他们有关系的人群之中,即关系中的自我,个人只有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才可被理解。
   4.解构同一性。传统哲学源于本质主义的理解,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成为整体的原因在于它们之问具有某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却通过宣扬差异、多元论等来宣扬不确定性,反对同一性、整体性、本质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差异性取代普遍性而表明事物的不确定性。二是鼓励多维的思维风格。后现代主义者号召人们就像读一首诗、一部神话一样来解读哲学原著和哲学文本,其用意也在于倡导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当代青少年取向后现代主义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广大青少年中影响广泛,一方面由与其反传统、反权威的特质和所处的特殊年龄、叛逆性文化心态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控诉。同时我国德育长期以来积累的弊病等也都是导致当代青少年后现代取向的原因。
   1、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主义”色彩符合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存在其合理性,它从人文主义价值立场出发,全盘吸取当代西方人文主义对科学与理性的批判,表达了对现代化过程中人性、价值和意义世界失落的忧思。现代化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信仰危机、自我感、意义感和归属感的丧失以及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等,使得当代人陷入了精神困惑和迷惘之中,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当代青少年。而后现代的“人文主义”色彩,很容易引起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的共鸣。同时,青少年时期,个体在心理上处于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随着思考能力增强,青少年渴望通过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自身思想的独特性、成熟性以及对社会的自觉性。
   2、转型期的社会问题触动青少年自觉反思。当前,我国正在向开放型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转型期出现的诸如道德缺失、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引起了青少年的关注和反思,并在思维和行动上表现出渴望改变的倾向。其中,在向各类社会思潮寻求治国良方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以其反传统、反权威、非理性等特点促使青年自觉反思,探求和实验新文化、新生活方式,进而试图改建、推进或创造新的社会文化,解决社会问题。
   3、德育的弊病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埋下伏笔。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青少年价值引导和观念培养上积累了不少弊病,主要表现为:德育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设置具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形态色彩,德育课程过度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忽视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同时,各种主义、思潮通过各种渠道被广大青年学生所了解,学校教育所提供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单一参照系经常受到冲击甚至彻底打破。此外,长期以来,国内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文化支柱,这使得青少年学生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意识流派、文化思潮时,缺乏独立的价值辨别思维能力,容易在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上出现偏差。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国内青少年中有广泛的传播空间。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少年认知观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实抱有一种冷静清醒的态度, 揭示社会负面现象有一定的广度,提倡多样性和多元化, 从而开阔了青年的视野;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具有的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意识, 有助于青年直面社会,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也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科学和人类的关系, 从而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消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也给我国当代青年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王岳川在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它裹挟着那弥漫周遭的虚无主义,浸渍了人类精神领域??至此,人类对真理、良善、正义的追求不断被语言所消解,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意义消泯于话语的操作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观的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给青年的政治观念带来多重影响。虽然绝大多数青年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认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但与此同时,部分青年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放弃信念,不讲操守,以反主流文化为时髦。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怀疑论”、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的“取代论”等错误、消极认识,在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市场。
   2、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部分青年在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盲目追求中,以反传统来消解自己或他人的某种荒诞,在对权威的怀疑和背叛中重新寻找新的价值坐标。有些青年集体意识淡化,个人主义倾向严重;部分青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部分青年在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时,无视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不讲社会价值。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在一些青年的心目中发生动摇,使青年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3、行为习惯的随意化。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意识一方面加剧了青年人反权威的叛逆意识,另一方面又使当代青年的社会角色认知发生巨大转变,即从“精英”意识、“天才”观念向平民化、世俗化转变,在行为习惯上随意性强,不愿担负与自身角色相符的社会责任。部分青年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谈恋爱不讲责任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在消费方面,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在日常生活中把纪律当作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作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
   四、克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消极影响的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部分青年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使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冲击,同时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和平演变”的空间。因此,应当把培养青年对各类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作为重点,通过不断提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鉴别力和免疫力,从而自觉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1、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坚定青年的政治立场。后现代主义思潮毕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偏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偏差。如果青年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理论水平不到位,就极可能被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宣扬的错误理论观点所迷惑,最终导致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江泽民同志指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用马克思主义来坚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从而帮助青年抵御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
   2、加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青年的辨别能力。青年之所以会被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错误观点和消极思想所左右,很大原因在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其中不乏闪光的、有价值的思想材料,简单否定不是科学的态度,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审慎鉴别。因此,要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对青年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青年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准确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界限。面对后现代主义一些负面因素的侵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深厚的哲学功底,谙熟西方哲学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积累,才能回答青年在理论上的问题,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他们辨别各种是非的能力。
   3、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增强青年的时代责任感。形势的变化和对形势的认识常常是影响青年思考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针对青年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对青年进行经常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们国家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加与党和政府的共识,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要利用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从而使青年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人类实现的信心。
   4、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青年优良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精华的沉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对于当代青年在价值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对青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第一是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基础。要通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了解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二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这一精神仍具有无可争辩的时代价值。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有技术上、经济上的竞争,还有体力上、精神上、意志上的竞争。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让青年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第三是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青年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要注重对他们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通过组织青年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教育他们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胡亚丽《论后现代主义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影响》,黄科、杨敏《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探析》,宋玲《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少年的消极表现及相应对策》,黄林《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个人品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屈菲《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演进及影响》,孙海亮《后现代主义恩潮对我国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王芳《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青年价值冲突》,
王岳川在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