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研究
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宁波镇海区青年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浏览次数:1314347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4/3/6 14:33:48
  
镇海团区委
(此文获2013年度宁波市共青团调研奖三等奖)


  一、背景及意义
  青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社会就业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如今随着就业市场的急剧紧缩,导致青年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青年就业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青年就业创业的现状,得出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其对政府和青年的就业创业提供相应的帮助。
  促进就业,尤其是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创造就业已经成为目前困扰各个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2006 年1 月在瑞士达沃士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创造就业机会是一项重要议事日程。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向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领导人发表了讲话,指出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规模宏大的就业危机”。扩大就业被当作是全面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障,是化解劳动者流动日益增加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因此青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有调查表明,31.5%的青年表示最希望参加创业培训,近70%的青年认为经验不足和创业知识缺乏是阻碍其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的就业创业需求迫切。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每一个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其融入和谐社会氛围、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而且,伴随经济增长的就业增加是社会成员分享增长成果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就业更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就业是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广大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问题,有效促进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面对如此众多需要就业的劳动者,就业的内涵就不再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和方式,而且是劳动者人生幸福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就业,不仅会给劳动者及其家属带来经济收入,保证其生活有稳定的经济保障,而且还将使劳动者找到组织归属,获得社会安全感,拓宽社会交际面,增加人力资本,丰富社会资本,在心理上得到寄托,在社会生活中赢得位置,实现劳动者个体价值。所以说,失业不仅对劳动者是危害最大、最突出的问题,直接造成贫困和饥饿,而且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的、心理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种种损失和压力。
  二、有关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青年就业创业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对青年年龄的界定。国际社会已普遍将青年视为一个特殊群体。按照联合国系统的定义,青年指15~24岁的人群。其中15—20岁被视为青少年,20—24岁为青年成人;失业者是指在相对时期内工不超过一小时、准备并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二)我国及浙江省宁波市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支持。2004年1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修订了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降低了创业门槛。新《公司法》关于降低注册资本要求、允许设立一人公司等条款,意味着从过去的片面强调政府管制。过渡到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将本不应由政府介入的空间还给市场。《公司法》的上述修改和补充,为公司设立和运营提供了制度便利,有利于鼓励投资创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老板”行列中来,相信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将迎来新一轮个人创业高峰,同时,也会带动大量的就业。政府应该抓住这次《公司法》调整的机遇,大力鼓励和扶持青年创业,具体措施包括:(1)直接的资金扶持:通过专项基金提供赞助、提供软贷款、传统银行业的金融支持以及创造金融服务和一般性支持的网络;(2)提供工作空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个可以负担得起的、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扩张潜能的、安全的工作场所;(3)为青年创业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就业是每个政府都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
  为了促进就业,中国政府首先将会长期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而积极就业政策的前提是要稳增长,我们稳增长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就业。
  第二,要持续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而且中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前一段时间我看有评论说,亚洲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平均已经超过了50%,而中国目前的服务业比重也就是40%多一点。
  第三,要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很多目前还在中学学习的人未来都能够掌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技能。中国有大量农民,还有2亿多的农民工。我们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工和农民的培训,使他们在城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使他们的素质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
  第四,要促进就业的社会公正。我们要推进就业中的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个基础,具有起点的意义。所以,我们既要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要促进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公平公正地选择人才和员工,使更多的人乃至于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职业才能来获得应有的岗位、应有的报酬。其实,有了公平的就业机会,人们就更愿意接受培训乃至于接受继续教育,选择和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就会更有动力,他们就会感觉到有希望。
  第五,要营造一种社会氛围,使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或者说形成一种适应就业需要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称。其实在每个领域,即使是看似很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也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另外,获得理想的职业、走到高的岗位,往往也是从低层做起的。我并不想把“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做贵贱之分。但是,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我也相信,这个会场建筑中心的管理者,如果他有“刷马桶”的经历,会把这个建筑群管理得更好。
  宁波市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出台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诸如《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甬政发〔2009〕100号)、《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甬人社发〔2011〕77号)、《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的意见》(甬党办〔2011〕18号)、《宁波市引进高端创业创新团队“3315计划”实施意见》(甬党办发〔2011〕103号)。
  三、镇海区青年的基本状况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研究为主来收集相关的数据。其中在个案访谈中,对部分青年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士进行深度访谈。同时,还借助了观察法,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我们也采用了文献法,在当地市政府和学校的图书馆及资料室查阅了一些国内外的相关书籍和镇海区前几年的相关资料数据,这个主要是为了了解以前资料数据对我区青年就业创业现状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有关我区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资料。
  (一)青年群体的基本状况略
  综上,本次调查的对象基本特征为:年龄集中在18-30岁间,学历水平以高中或中专为主,调查对象主要为本辖区青年。
  (二)青年群体就业的基本情况
  1、择业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薪酬待遇”、“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工作单位发展前景”几种因素的分值普遍集中在5分(最高分值),这表明了青年择业时会更多的考虑薪酬水平、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
  2、青年就业状况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已经落实就业了,并且多数青年选择在本地工作而不是外出务工,他们的工资收入集中在1500-2500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青年们更关心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
  (三)青年群体未就业的基本情况
  对于那些未就业的青年,我们也作了相关调查:略
  综上,青年暂时未就业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辞职、失地青年和准备创业;在择业方面,更倾向于自主就业和创业,利用个人人际关系网络来获得就业岗位;影响到青年就业的主要有学历不够、缺乏技能等内部因素,以及就业人口多等外部环境因素;电脑、机械维修培训和机电方面的技能培训比较受就业青年的青睐;对于技能培训,多数青年选择视情况参加技能培训,这与现在市场上的技能培训的权威性和效果有关,也与收费水平有关;大部分青年对今后能找到满意工作表示有信心,面对就业表现出乐观态度。
  (四)青年群体创业的基本情况略
  (五)青年群体对创业需求的基本状况
  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受访者希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主要包括“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等。
  各人群都最希望获得“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方面的创业指导课程;相比之下,在校生比其他人群更希望“开展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而正在创业者则更希望偏重于“市场营销”课程”。“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和“专业培训”是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
无论校园内外的大学生受访者都对国家创业政策给予了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校园外的大学生认为“国家政策很好,但与我关系不大”的比例远高于校园内;而校园内的大学生认为“国家政策很给力,看好大学生创业未来前景”的比例,则显著地高于校园外。
  四、镇海区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新增青年劳动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就业市场长期供大于求
  2005年开始,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口陆续达到就业年龄。虽然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在一直下降, 30多年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但是庞大的育龄人口基数决定了未来16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一2200万之间,新长成的青年劳动力就业需求十分旺盛。
  (二)相关法制法规不完善,优惠政策难以享受
  虽然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不少创业扶持政策,但是资源大多较为分散,同时,创业扶持政策在落实时还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制定与实施脱节、供给与需求之间脱节和手续繁锁、程序复杂等问题,创业青年往往难以简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扶持政策。
  (三)就业创业培训机制缺乏
  调查显示青年已经客观认识到“学历不够”和“缺少技能”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和主要原因。但是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当前市场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这给青年选择培训机构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困惑;其次,技能培训的费用也是青年决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一项经济原因。
  (四)对青年创业宣传力度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鼓励和扶持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宣传效果还不够好,很多青年对已有的政策依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政府支持青年就业创业投入瞬息间内很难满足青年就业创业的需要。
  (五)资金缺乏
  由于社会资源缺乏、创业经验不足,青年寻求创业资金支持的渠道大多比较单一,初始的创业资金大多来源于个人和家庭长期的劳动积累,或者是自身通过熟人借款和银行贷款等途径获得,很少会考虑风险投资、资本注人等其它市场融资途径,同时对其资金支持手续繁琐,支持力度不足。因此,青年觉得创业的成本非常之高。
  (六)青年的创业愿望与创业能力不对称
  虽然存在很多的客观因素,但是主观因素才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部分青年缺乏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对工作岗位及收入有较高的期望值,这与现实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部分青年盲目从众,无法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从而导致其职业定位的不明确。这种矛盾的心态使青年把握不住现有的就业机会,也为政府提供就业保障带来了难度。更为重要的是,素质短缺,创业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青年的成功创业。有一定职业技能特长的创业青年属极少数,在城市失业和待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短缺。顺应能力不强,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行业、跨范畴、跨地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困难程度。面对目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更多的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很多青年由于步入社会时间短,技能单一、缺乏实践经验、抗风险能力较弱。整体素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五、对策建议
  (一)增加青年实践机会,与企业联合建立就业创业实习基地
  政府可以建立一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等四类主要的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机会。这样不但可以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还可以为企业搭建选人用人的良好平台,青年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扩张性需求,同时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并且也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营造关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当地政府选择就业创业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迫切问题作为服务青年的切入点,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不仅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还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镇海区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实践(见习)基地建设研讨会,就“校、企、政”三家联动的实践(见习)基地建设模式进行研讨,同时举办了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2012年9月宁波市镇海区创业创新基地落成,前基地内已有雷鸣机电、斯普瑞等多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和20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今我国政府对青年的就业创业制定了很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的改变,因此总体上来说这些法律法规还是有很多缺陷,政府应该根据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法律法规保障,让青年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镇海区相继制定《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海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办法》、《关于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服务机构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为镇海区青年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推进就业创业培训机制的完善,增加相关培训
  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我们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培训相对较少。首先我觉得我们在增加培训的同时,还应该有所侧重,重点面向进城务工青年开展有劳动用工计划的“订单式”培训。当然还要进一步开展好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的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地区优秀品牌活动,切实增强各条战线上青年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四)加大对就业创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政府和大众传媒要针对青少年的接受特点,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动态传播手段,大力宣传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普及创业知识,同时各行各业要鼓励在业青年学业务、学技术,争当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营造出一个培植青年争先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为创业青年提供更多的资金优惠
通过资金支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积极推动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当地政府同金融机构的合作,大力创新担保方式;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探索青年小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政府还应该提高工作专业水平,加强对青年的金融知识培训、分享成功经验。镇海区制定《宁波市镇海区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资助实施办法(试行)》,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为在镇海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资金扶持。
  (六)增强个人能力,提高个人素质
  通过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各阶层青年的职业理想现在都在“高位运行”。而与青年过高的职业期待不相适应的,不仅仅是社会无法给青年提供足够的“理想岗位”,还有就是青年自己本身的就业创业能力不足。因此,青年不但要脚踏实地,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就业创业。其次,青年还要对自己近期和长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同时树立近期目标。同时,青年还应当加强学习,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市场环境,关注政策法规,充分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当然,遭遇职业生涯困境或创业失败的青年,还应当学会把失败当成宝贵的人生财富,增强心理弹性,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七)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加大全社会对青年的帮扶力度
我们还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了保证社会各行各业都有合理的人才梯队,政府需要适当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使指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受人尊重的职业和能够留住人才的产业。对于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跨地区跨行业的正常流动,任何部门单位都不应无理刁难;对于那些不正当人才竞争导致的不合理流动,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游戏规则”予以调节,逐步实现各种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对于青年盲目跟风的无序流动,要通过及时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方式予以正面引导,使青年与社会在合理流动中双向获益。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